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

来源:人民法院报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高度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自觉把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结合,主动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建设方面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对推动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自觉把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习近平法治思想有机结合,主动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推动诉源治理工作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厚植文化根基,推动纠纷源头化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丰富法治思想和深邃政治智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马锡五结合边区情况探索的“宜调则调、宜审则审、不拘形式”的纠纷解决模式;建设时期,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人民探索出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基层社会治理模式……”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契合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对促进矛盾源头化解、实质化解具有重要价值。新时代,在推动诉源治理实践中,我们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把接地气、群众喜闻乐见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发扬光大,使之成为矛盾纠纷解决的第一选择。尤其是基层司法部门,更要把宣传和培育“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纠纷解决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质化解。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诉讼案结事了。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导引。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国家社会治理史,更是一部法律思想发展史,孕育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国法、天理、人情相融合,矜老恤幼等法治理念。这些优秀的法律思想彰显了法律的人文关怀、融合了法律的刚性与人性的温度,实现了法律的惩罚与教育双重价值。司法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道德规范、伦理观念、孝道传统、乡规民约等被人们广为接受的规范内容融入司法裁判的辨法析理之中,彰显裁判文书的道德指引价值,尤其是在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涉及邻里亲情关系的案件中,既要讲清法理更要讲明事理,使裁判文书做到情理法相兼容,着力提高裁判文书的说服力,增强裁判文书的教育感化功能,让裁判结果更加符合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使司法裁判既解法结又解心结,从根源上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积怨和矛盾,达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的良好社会效果。

  做实文化融合,推动无讼社区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融入社会发展、融入日常生活。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身处一线,贴近群众。要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做好社区法律、文化融合建设,把“以和为贵”“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尊老爱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区日常服务、管理中,强化社区在法律宣传、道德宣传、纠纷调解方面的职能作用,努力把社区打造成为法律的传播站、文化的宣传站、矛盾纠纷的化解站。一体推进法律宣传、道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努力使社区居民成为法律上的明白人、道德上的模范人,形成尊老爱幼、睦邻友好、互帮互助、互谅互让、诚实信用、家风良好、社风淳朴的社区环境。将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区群众的情感认同、自觉行动。通过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和合”文化成为社区主流文化,实现少讼甚至无讼的目的。以文化建设为纽带,凝聚人心、汇聚民力推进无讼社区建设。发挥无讼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桥头堡”“前哨站”作用,铲除矛盾隐患产生的土壤,化矛盾于未然、解纠纷于未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尤其是与习近平法治思想相结合,把法治的治标治本与文化的固本培元有机结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原文作者: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 李翌平 陈俊)

上一篇新闻
太“刑”了!隔年再次偷种罂粟,刑事拘留!
下一篇新闻
涉侵犯商标权、商业秘密等,最高检发布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您可能还关注
Tags: 未分类, 法治共建

更多相关的新闻

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