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没想到”作为违纪“遮羞布”

来源:人民法院报

  开公车办点私事,没想到纪委很快找上门;节假日多发一些福利津贴,没想到违纪了;悄悄收了点礼金,没想到还是瞒不过去……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从近年来陆续公布的违纪案件看,“没想到”成为违纪者口中的“高频词”。

  “没想到”的背后,是侥幸心理在作祟。侥幸,像是一种麻醉剂,让某些干部明知违纪违法后果严重,仍选择铤而走险。他们或许认为,自己能够巧妙地“操作”,避开组织的法眼;或许认为,第一次违反规矩后并未受到惩罚,便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逾越底线。然而,这种侥幸心理,无异于在赌博,赌的是个人的声誉、政治的前途、家庭的幸福。然而,历史与现实无数次地证明,侥幸的尽头,必定是深不见底的大不幸。

  侥幸心理,是官员腐败的温床。那些心存贪念、心怀侥幸的官员,往往会在权力的诱惑下,逐渐迷失自我,将手中的权力当作牟取私利的工具。他们以为,自己的“操作”足够巧妙,能够瞒天过海;他们以为,自己的地位足够稳固,能够抵挡一切风浪。然而,当纪律的铁拳重重落下时,他们才如梦初醒,悔之晚矣。此时,“没想到”已成了他们最无力的辩解,而“早知道”则成了他们最渴望的救赎。

  然而,要真正遏制违法乱纪的侥幸心理,还需从制度层面下功夫。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执纪力度,让制度之笼越扎越紧,让违纪违法者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加强党性教育和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侥幸心理,让“没想到”成为过去式,“早想到”成为常态。

  在反腐败的征途上,需要的不仅是雷霆万钧的打击力度,更需要润物无声的教育引导。当前,全党正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真正做到潜心学纪、笃悟知纪、立规明纪、知戒守纪,真正明白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牟取私利的,真正懂得侥幸心理只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敬畏权力、敬畏人民、敬畏党纪国法才是正道所在。

(原文作者:王济川)

上一篇新闻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中南海小范围会晤
下一篇新闻
习近平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您可能还关注
Tags: 司法行政, 检察之声

更多相关的新闻

菜单